6月21日,在白銀文化節(jié)開幕的前一天,我們有幸采訪到了萬洋集團的董事長盧一明先生,給我們詳細介紹了萬洋集團的發(fā)展歷程。

1994年冬夜,一盆爐火點燃了一群共產黨人的激情。濟源市思禮鎮(zhèn)思禮村黨支部擴大會議上,形成決議,支部書記盧一明一錘定音,籌建電解鉛冶煉廠,全村入股,共同致富。但當時老百姓們都擔憂,本來就不富裕,萬一賠了不就更雪上加霜了嗎?因此,600余戶群眾中僅有9戶入股,僅募集資金27.5萬元。黨支部一班人站出來表示:黨員先行,干部先試,賠了,無非傾家蕩產;掙了,給鄉(xiāng)親們引個路子。黨員們說干就干,每個黨員都是一身汗、一身泥地在工地上戰(zhàn)斗。精打細算,自己動手,土法上馬,勤儉節(jié)約,把每分錢都花在了刀刃上。
終于,在1995年5月18日,擁有24個電解槽、年產1500噸電解鉛的萬洋有色金屬冶煉廠建成投入運行。這也是濟源市第一家由農民入股、農民建設、農民經營管理的股份制企業(yè)。

1996年春節(jié),股東會決定擴大生產,達到年產5000噸電解鉛生產規(guī)模。盧一明提出,擴建也要擴股,咱們富了也要拉父老鄉(xiāng)親一把,兌現讓全村百姓共同富裕的承諾,讓家家戶戶入股分紅。致富路上誰也不能落下,思禮村還有20多戶貧困戶拿不出入股款,盧一明就讓企業(yè)做擔保,掙了是鄉(xiāng)親的,賠了是自己的。于是,20多戶貧困戶靠擔保貸款入了股。
1997年,年產1萬噸電解鉛生產線開工建設。黨支部提出,限制原股東(原有股東都不得入股),讓思禮等周邊村群眾入股分紅。經過六七次的入股,萬洋集團的股民達到3800多戶,員工6000多人,平均工資6000元以上,連續(xù)8年周邊占地村中的人均收入都是濟源市第一,分紅就分出去25億,實現了“興百年萬洋,富四方百姓”的初心。
企業(yè)壯大了,百姓富裕了,我們的綠水青山也不能被破壞。隨著技術的發(fā)達,萬洋集團的生產設備也在與時俱進,由萬洋集團自己研發(fā)的“三連爐”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,其占地小、投資少、環(huán)保好,為環(huán)保和產量帶來了非常好的發(fā)展。盧一明董事長表示,發(fā)明就是服務于社會的,此項“三連爐”技術在全國供免費使用,體現了一個最樸實的企業(yè)家的高度社會責任感。

萬洋集團致力于發(fā)展綠色經濟、循環(huán)經濟。擁有省級科研中心及專業(yè)研發(fā)團隊,獲得國家專利20余項。其中硒產品應用與研究實驗室獲得“河南省新型研發(fā)機構”稱號,用化學生物合成法將無機硒轉化有機硒為世界首創(chuàng)的核心技術,取得新一代補硒源“L-硒-甲基硒代半胱氨酸”生產許可證,成功研發(fā)“希百康”系列保健品和“左石右西”系列美妝產品。硒具有防癌、抗癌、保護細胞、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能,萬洋集團之所以將研發(fā)出的保健品取名為“希百康”,也是表達了希望老百姓都健康的愿望。另外,萬洋集團所生產的白銀純度達到了99.999%,擁有國家唯一食品級白銀證書。

在發(fā)展壯大產業(yè)、帶動百姓致富的同時,盧一明董事長也沒忘記作為企業(yè)家的另一責任——造福社會。萬洋集團投資建成思禮村中心小學教學樓、老年活動中心、幼兒園、武山劇場、盧仝文化廣場等公共設施;購置農機設備,常年為周邊村民提供春耕、秋收免費服務;每年出資30余萬元用于豐富周邊村民業(yè)余生活和慰問周邊村莊老人;新型冠狀肺炎爆發(fā)以來,累計捐款110余萬元,捐贈希百康系列產品價值1200余萬元,為戰(zhàn)“疫”貢獻力量。
最后,盧一明董事長表示,萬洋能發(fā)展壯大到今天,憑借的就是六個字:不貪、學憨、敬業(yè)!不管做人還是做事,只要做到了這六個字,就一定會有好的收獲。
記者簡介:本次專訪由人民在線、人民藝術網同步播出。本報道特約記者崔祎雪,現任大文創(chuàng)研究院執(zhí)行院長、河南省澳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。